我國FA(黃腐酸)的研究開發已有30多年的歷史,但迄今多數仍停留在直接從含FA較多的風化煤中提取,其中只有河南鞏義和新疆哈密一帶形成規模(制作“抗旱劑”),其他地區的風化煤和褐煤FA含量都很低,大都不具備工業化開采加工的條件。即使鞏義和哈密,也面臨高品位風化煤日漸枯竭、FA產量逐年減少的困境。近十多年來,用農作物廢料發酵制取所謂“生化黃腐酸”(代號BFA)的產業異軍突起,在發展生態農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。但由于生產周期長、產量低,而且沒有經過長期腐殖化(芳構化)的過程,組成結構上與土壤FA、煤炭FA有很大差異,因此在化學、農學界對BFA究竟是不是黃腐酸還有諸多爭議,很大程度上影響了BFA的推廣應用和市場開拓。我國泥炭儲量124.96億噸,絕大多數是中/低位、高腐植酸含量(30~60%)的中分解度草本泥炭。按西歐和北歐的理論和經驗,此類泥炭最適合于制取有機肥料和FA制劑。專家建議,在積極保護現代發育泥炭沼澤的前提下,應該有計劃地科學開發和利用此類已經“老化”的中、低位泥炭,為發展現代農業服務。目前我國泥炭的利用仍處于低水平開采和簡單加工(主要制花卉、園藝基質)階段,有的還作為民用燃料使用,是HA資源的一大浪費。如上所述,與煤炭FA相比,泥炭中FA含量高,形成期“年輕”,組分多樣性,分子量小,活性官能團多,對電解質的凝聚極限高,而且與FA締合的維生素、抗生素、氨基酸等本身就是生物活性劑,與土壤FA和堆肥FA的組成性能基本相同,顯然與植物更具親和性和可利用性,特別是經過氧化降解的泥炭FA活性更高,更有利用價值。另外,泥炭FA不僅是制取高效綠色環保農用制劑的理想原料,而且在生產動物飼料添加劑、日用保健品、醫藥制品、化學合成材料方面也有巨大的潛在優勢。